半岛平台在中华文明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服饰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更是文化、历史、艺术的重要载体。唐代经学家孔颖达有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这是对华夏民族礼仪之邦的最佳注解,也是服饰文化价值提炼的更高站位。
中华传统文化所信奉的“礼”,不仅停留在美学层面,还具备高度的实用性及标志性。对于“礼制”的传承路径,从与社稷民生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到古代先哲以阴阳五行思想概括而来的“五德终始说”,礼仪文化无疑已注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在中国人的行居坐卧中,其中服饰便是礼仪传承的重要载体。《华服霓裳:京剧戏服探秘》一书便是以京剧戏服为例,对服饰这一独特的文化载体进行深入探索与揭秘。
京剧艺术来源于中华传统文化,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之大成,几经社会环境变迁,沐浴中华大地南北文化雨露滋养,以一桌二椅三大衣箱演绎四季流转,以百年艺术积淀传承千年文化基因。其中那些林林总总、蔚为大观的京剧服饰点缀着光辉璀璨的舞台,也映射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京剧艺术表演大师梅兰芳先生对京剧发展提出了“移步不换形”的主张。他所说的“移步”就是创新,戏曲艺术必须在创新性转化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不换形”讲的就是创新的方式,即创新不能脱离戏曲剧种的基本形态,要在传承戏曲艺术基本样式、遵循戏曲艺术发展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创新。京剧戏服的穿戴规制、色彩搭配、绣工造型无不彰显着戏曲艺术对华夏礼仪之规的传承与创新。《华服霓裳:京剧戏服探秘》从舞台艺术的视角去探究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既是对戏曲研究的创新,也是对历史脉络的梳理。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京剧戏服在200多年的岁月里,如何以明、清服装作为蓝本,使用源自秦汉时期的中华色彩系统,将唐风宋韵的魅力演绎升华,形成了一套体系完整、严谨有序的穿戴规制。帝王穿“蟒袍”、官员穿“官衣”、将帅扎“靠”、战士穿“兵服”……这些都是人物身份象征的体现;同样的便装,不同的角色,在不同场合,就分别穿“帔”“氅”“褶”等不同的类型,甚至名门贵族落魄时还有专门的“富贵衣”……这是舞台服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体现;与“金、木、水、火、土”五行对应的“白、青、黑、红、黄”被称作“上五色”,与“下五色”搭配制衣,给予观众更多的视觉冲击。
京剧舞台上“宁穿破,不穿错”的俗语,是古时戏班里师父口中的规矩,也是新时代舞台美术的设置标准。这些京剧穿戴规制的核心内容,具有鲜明的“别行当、明尊卑、序长幼、彰性格、烘情境”的程式化特征。通过对这些规制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京剧戏服在塑造人物形象、增强艺术表现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华服霓裳:京剧戏服探秘》一书具有严格的历史观和学术态度,书中不仅展示了近500张史料图片、精美戏服照和舞台剧照,还从近百篇文献史料中考证服饰的缘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戏服前世今生的故事。这使得原本严肃、抽象的穿戴规制变得亲和、具体,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并感受京剧戏服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本书的两位作者都是对京剧戏服有着深厚研究和丰富经验的专家。刘飞是京剧服装道具收藏家、资深京剧票友,他对京剧戏服及舞台规制有深入的研究,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京剧文化的传播。另一位作者刘连伦,从事京剧编、导、演专业和研究工作60余年,用自己的方式审慎、客观地弘扬这门艺术。两位作者深厚的从业背景和专业知识,为这本书文化内涵的挖掘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传统服饰中蕴含的寓意是与时俱进的,何为“天青色等烟雨”,何为“凤冠霞帔”,何为“长袖善舞”……这些在现代生活中依然活跃的热词,都可以在戏曲服饰中找到端倪。京剧艺术家们在传承和发展戏曲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推陈出新,梅兰芳大师改良创新出“梅派女蟒”,裘盛戎先生设计制作了“裘派寿字托领蟒”,叶盛兰先生将“白色小生太阳蟒”应用于《群英会》戏曲电影中……这些服饰的变革见证了京剧服饰从简到繁、从旧到新、从广到专、从少到多的演变过程,伴随着京剧艺术的发展、提高和升华。京剧服饰的管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系,其中很多管理模式和理念即便以现在的眼光来审视也是具有先进性的。
《华服霓裳:京剧戏服探秘》不仅将百年来只在专业人士之间口口相传的京剧戏服规制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填补了学术空白,而且还独辟蹊径将京剧戏服与相关的角色、剧目进行链接,讲述戏服背后的故事,可以说是一本集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好书。如果读者看过这本书,突然冒出想走进剧场观看一出戏的冲动,或是偶尔瞥过某个戏曲演员的扮相就能够一下子知道角色的身份、地位及处境,那就是本书出版的意义所在了。
深圳服饰有限公司一家集品牌女装 男装 童装 中老年装 批发及加盟于一体的大型专业品牌服饰折扣公司,成立于2005年,在长期的公司经营中,和客户形成了良好而坚定的联系